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头条 - 正文头条

汽车公司2024(汽车未来)

2024-09-06 10:21:47 【头条】 5人已围观

摘要        很多朋友对于汽车公司2024和汽车未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一、2024年6家推新品牌的汽车厂商盘点,谁的赢面最大一家车企,假如对某个细分市场久攻不下,或者想开拓更多的细分领域,一般会怎么操作?很多厂商首先想到的

汽车公司2024(汽车未来)

很多朋友对于汽车公司2024和汽车未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2024年6家推新品牌的汽车厂商盘点,谁的赢面最大

一家车企,假如对某个细分市场久攻不下,或者想开拓更多的细分领域,一般会怎么操作?

很多厂商首先想到的就是:搞个新品牌。

因为新品牌一般都有新人设,也会有新玩法,有可能带来一些新气象。

比亚迪搞出了仰望、腾势和方程豹,长安有启源和深蓝,长城有坦克、魏牌和欧拉,吉利有银河、领克、极氪。

效果好像都不错,于是,跟风者就要来了。

那么,2024年有哪些厂商会采取这种玩法呢?

在燃油车领域,大众表现尚可,1-11月份国内累计销量突破270万辆,超过了比亚迪。

在新能源领域,大众ID.系列11月份销量接近3万辆,称得上是一方诸侯。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众与丰田不一样,它对电动汽车并无抵触心理,它是真的要转型的,那么这个表现就不太够看了。

近日有消息称,一汽-大众计划推出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鉴于目前ID.系列车型均为纯电,新品牌可能会专注于插混车型。

假设计划成真,那么它至少可以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新车的投放速度会加快;第二,它可以覆盖更多的消费人群。

首先,如何理清与一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安徽大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其次,新品牌如何定位?要做电车领域的“捷达”吗?

世极,是丰田旗下的大型SUV,此前曾经在广州车展期间亮相,预计售价达到200万元,号称丰田的劳斯莱斯。

现在市场上有丰田准备把世极变成独立品牌的传闻,就像皇冠、兰德酷路泽、雷克萨斯一样。

面对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丰田表示“不慌”,它必须要稳住自己的传统市场。

不过在中国市场,丰田这个动作成功与否,都不太重要了,原因很简单,时代已经变了。

日系三兄弟在新能源市场上的表现都比较一般,不过它们采取的对策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早在今年9月底,东风本田就宣布退出全新的新能源品牌,名为“灵悉”,它有自己的新LOGO,也有自己的专属纯电动平台,同时还推出了首款概念车灵悉L,预计将会在2024年正式量产上市。

从概念车上来看,灵悉的设计风格将会以年轻化为主,车身线条、车身姿态都比较个性化,与目前东风本田的e:NS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根据东风汽车的规划,未来的电动化策略将会围绕油电混合、e:NS和灵悉展开,预计将在2030年之前推出10款以上的纯电车型。

现在的问题是,有了新品牌,就真的能做起来吗?

或者可以这么说:假设有了新品牌就能做起来,那e:NS为什么没有做起来?

现在就看灵悉的纯电动平台怎么样了,假如真的得到用户认可,那就可以证明,东风本田在新能源领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今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被华为搅得热火朝天,华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的内卷。

根据华为此前的规划,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合作品牌以“界”命名,除了已经确定的北汽与江淮,鸿蒙智行可能还会有一汽等厂商加入。

华为汽车业务已经独立运营,相信会打消不少合作伙伴的疑虑。

不过。华为的强势作风仍然有可能起到负面作用,加入鸿蒙智行的车型,华为将从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全方位负责,这会劝退不少潜在的合作者。

华为的内心世界是:我这儿有好东西,事情交给我,保证你赚钱。

其它厂商的内心世界则是:交给你,那还要我干什么呢?

但让其它厂商无奈的是,加入鸿蒙智行的车型还真能卖得出去,11月份问界M7销量达到1.7万辆。

2024年的华为系,前景如何很难下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它会让不少厂商继续纠结于合作还是不合作。

值得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华为已经申请了一系列“界”字辈商标,包括“问界”、“智界”、“勇界”、“慧界”、“筑界”、“傲界”、“知界”、“羿界”、“尊界”、“擎界”等。

看样子,这是要一揽子全收了的节奏?

11月份蔚来汽车销量仅为15959辆,它已经在月销1.6万上下徘徊了三个月之久。

其实蔚来的车性能还是不错的,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太贵了,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

但假设在现有车型的基础上降价,又会影响整个品牌的高端属性。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搞个低端品牌。

当然,这个“低端”,是相对于蔚来在售车型来说的。

根据蔚来汽车此前的说法,其将会在2024年下半年推出阿尔卑斯品牌,售价区间为20-30万元。

阿尔卑斯品牌预计仍会保持比较无敌的性能,800V高压架构之类的不会缺席,换电模式也会坚持,但一些高端配置和服务可能会砍掉。

技术方面,蔚来是真有东西的,而且比我们许多人看到的都要多。

但问题是,2024年下半年才发布,正式走量估计要等到2025年了,这个时间,还赶趟吗?

低端市场,不单蔚来想做,小鹏也想做,不过,小鹏想做的“低端”是真低端:15万元以下的新能源车型。

8月28日,小鹏宣布与滴滴达成合作,具体内容就是,滴滴把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打包,换取小鹏汽车3.25%的A类普通股,这次交易,造就了小鹏的低端品牌:小鹏MONA。

滴滴大家都是知道的,它做的就是网约车,即便自己造车,也不会造什么高端车型,此前它与比亚迪合作的D1,就是面对B端市场,也是15万元级别。

小鹏也想入局15万元以下的市场,而网约车、出租车是个很大的市场。现行政策规定,网约车使用年限达到8年就要强制退出市场,这催生出了每年237万辆的换车需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二、首次!中国汽车产销双超3000万辆!2024年还要增长

1月11日,中汽协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3000万辆,累计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产销总量连续15年居全球第一。

其中,2023年12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07.9万辆和315.6万辆,产量环比下降0.5%,销量环比增长6.3%,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3.5%。

回顾2023年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整体市场销量呈现出“低开高走,逐步向好”的特点。

“2023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因素影响,汽车消费恢复相对滞后;3~4月,价格促销潮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消费缓慢恢复。5月份之后,汽车市场整体恢复,尤其是下半年恢复超预期。”陈士华解释称,2023年5~10月,国家及地方政策推动,加之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延续,市场需求逐步释放,“金九银十”效应重新显现;11月以后,汽车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展望2024年,中汽协方面预测,2024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其中,乘用车销量预计为2680万辆,同比增长3%;商用车销量预计为420万辆,同比增长4%;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达到1150万辆;汽车出口预计可达到550万辆。

2023年国内车市的良好表现,离不开乘用车市场的恢复和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和10.6%。截至目前,国内乘用车销量已连续九年超过2000万辆。

“2023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竞争加剧,同时伴随市场日趋回暖,购车需求进一步释放,市场形势逐渐好转,回归正常节奏,有效拉动了汽车增长。”陈士华分析称,从各月销量情况来看,乘用车市场开年受到政策切换与价格波动影响,但在中央和地方促销政策、轻型车国六实施公告发布、多地促销活动、新车大量上市等因素共同拉动下,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下半年持续走强,年底再现市场热销现象。

在市场整体增势中,中国品牌乘用车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1459.6万辆,同比增长24.1%,市场份额达到56%,提升了6.1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产品市占率达到49.9%。这意味着,每售出两辆中国品牌乘用车中,就有一辆是新能源产品。

在陈士华看来,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增长,首先得益于出口增量和新能源产品热销的贡献。“中国汽车品牌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很快,推出的产品得到了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汽车品牌厚积薄发,不断积累经验,完善产业链,抓住了产业转型的机遇。”陈士华认为。

2023年,国内商用车市场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各项利好政策拉动等因素影响,谷底回弹,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23年,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03.7万辆和403.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6.8%和22.1%。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货车产销均快速增长。其中,2023年12月,国内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6万辆和36.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7%和0.4%;同比分别增长41.7%和25.1%。

“近些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宕起伏。2020年,受国Ⅲ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长,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商用车市场实现了谷底回弹。”陈士华表示。

在车市大盘整体向好的大背景中,新能源车和出口形成的双动力,无疑是最亮眼的底色。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汽车出口再创新高,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分类别看,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70.7万辆,同比增长52.4%;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2023年,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上汽集团以109.9万辆的出口成绩领衔,紧随其后的是奇瑞和吉利,出口量分别为92.5万辆和40.8万辆。而从增速来看,比亚迪出口25.2万辆,同比增长3.3倍;奇瑞出口同比增长1倍;长城出口31.6万辆,同比增长8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1~11月,我国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西班牙市场表现较强,同比分别增长5.5倍和1.3倍;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为比利时、泰国和英国。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高增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俄罗斯市场的增量。整体来看,有将近80万辆的出口量来自俄罗斯市场。这是一个机会市场,中国汽车企业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全年近500万辆的出口成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总体来看,中国车企的产品竞争力非常好,正是因为中国车企能生产出满足海外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才会接受和认可中国汽车产品,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不过,真正的出口和真正的国际化,还是要通过在海外目标市场直接生产来实现。相信随着中国车企不断融入海外市场,建设体系能力、服务能力等,中国的汽车出口仍旧能够保持优势。”

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表现依旧强势,保持产销两旺势头。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高于上年同期5.9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占商用车产销的11.5%和11.1%;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占乘用车产销的34.9%和34.7%。至此,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九年居全球首位。

在新能源汽车近950万辆的年销量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贡献了120.3万辆的成绩,出口增幅达到77.6%;而新能源汽车国内年销量则达到829.2万辆,同比增长33.5%。

此外,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2571.5万辆,同比增长9.9%,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4%;而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824.1万辆,同比增长47.7%,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6.8%。

“随着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政策的持续推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实施,包括延续车辆购置税免征政策、深入推进新能源汽车及基础设施建设下乡等措施的持续发力,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潜能。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3%以上的增长。”中汽协方面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BD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2024年投产 一汽/奥迪成立新合资公司

[汽车之家新闻]??日前,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在长春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成立一家生产PPE平台纯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首款车型2024年投产。

根据规划,此次新合资公司引入的PPE平台,是奥迪与保时捷共同为大型电动车开发的高端电动车平台,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投产。同时,新合资公司生产的电动车型,都将基于一汽-大众奥迪现有的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

随着PPE平台的入华,奥迪在华电动车平台数量进一步扩张,覆盖不同细分市场电动车的批量生产。在现阶段和不远的将来,奥迪主要依托四大平台来开发全新纯电动车型,分别为MLBEVO、MEB、PPE和J1。

基于MLBEVO平台打造的首款纯电动车型便是已经亮相的e-tron车型,这款车目前已经在国内量产下线。作为奥迪大规模进军电动车市场的排头兵,e-tron对于奥迪有着很大的意义。

MEB平台是由大众主导开发的纯电动车平台,基于该平台打造的奥迪Q4e-tron很快就会实现国产,后者与大众ID.4等产品可以视作姊妹关系。未来MEB平台将成为奥迪最为入门的电动车平台,类似于现在的MQB平台,将诞生诸多走量产品。

本文的主角PPE平台定位更加高端,它是由奥迪与保时捷一起主导开发的,定位类似于MLB平台。该平台将会采用多连杆式前悬架、支持空气悬架、支持扭矩分配及后轮转向、支持800V电压/350kW快充等。未来,奥迪将会在这个平台上推出中、大型豪华轿车以及高级别SUV等。

至于J1平台,则是由保时捷主导开发的。目前该平台的首款产品保时捷Taycan已经在国内上市,奥迪则会推出同平台车型,也就是e-tronGT,后者是一款高性能4门车型。作为保时捷“御用”的纯电平台,J1平台在综合性能方面要更加强悍。

说回目前,一汽-大众奥迪已实现奥迪Q2L、奥迪Q2Le-tron、奥迪A3Limousine/Sportback、奥迪Q3、奥迪Q3Sportback、奥迪A4L、奥迪Q5L、奥迪A6L、奥迪A6LTFSIe共计9款车型的本土化生产,并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两大国产车型矩阵,销量占比超过90%。同时,一汽-大众奥迪还负责26款奥迪进口车型的授权销售和服务。

奥迪e-tron(MLBEvo平台)也于9月底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量产下线。不久前于2020北京车展首发亮相的奥迪Q4e-tron概念车(MEB平台),也将在2022年于一汽-大众佛山工厂实现本土化生产。奥迪预计到2025年将电动化车型销量提升至在华总销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此次引入PPE平台,也将进一步推动奥迪电气化转型的速度。

2020年1-9月,一汽-大众奥迪国内市场交付新车51.2万辆,同比增长4.5%,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这样的销售成绩仍然是奥迪入华32年以来的最优成绩。其中国产车型累计销售新车47.7万辆,同比增长7%,销量占比达到93.2%。未来随着PPE平台车型的量产落地,势必会成为奥迪品牌在华销量新的增长点,也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市场作为奥迪品牌全球范围内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文/汽车之家阎明炜)

汽车公司2024和汽车未来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Tags: 汽车

相关文章

桂ICP备20230098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