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干货 - 正文干货
黄梅时节是夏天还是春天(梅子黄时日晴是什么时候)
2024-06-15 16:07:23 【干货】 5人已围观
摘要 两首古诗,一首说“梅子黄时日日晴”,另一首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那么黄梅时节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呢?其实这跟地理知识有关系。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天气深受季风的影响。而我国夏季风又是不稳定的。在平时正常年份下,长江中下游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于是就有黄梅时节家家雨的
两首古诗,一首说“梅子黄时日日晴”,另一首说“黄梅时节家家雨”,那么黄梅时节到底是下雨还是晴天呢?
其实这跟地理知识有关系。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其天气深受季风的影响。而我国夏季风又是不稳定的。在平时正常年份下,长江中下游6月份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于是就有黄梅时节家家雨的说法。但在副高偏强的年份,副高北移速度加快,于是长江中下游在6月份就会处于副高控制的地带,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且干燥,也就是所说的空梅,也就带来了日日晴的天气。
这两句古诗描述的就是杭州。一般来说杭州5月底入夏,但是基本6月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凉快,算是高考中考的福利吧,大部分时候下着雨,雨停就是夏天闷热的味道,只要下着雨就不会太热,这样的情况一般持续到6月末,7月基本就出梅了,然后就是高压控制的伏旱天,俗称烧烤模式。
由此可见,两位诗人在描写黄梅时节时,分别处于不同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属于江淮准静止锋作用的结果,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得锋面来回摆动。此时控制江淮一带的冷气团的近地面气压要高于暖气团一侧的近地面气压。而华南的高温天气是由于太阳高度角大而导致的盛夏高温,此时对流活跃,近地面局部气压较低。但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高温天气是伏旱导致,受副高控制而气压较高。
但是,不得不说两位诗人对黄梅时节的描绘都各有特色,非常唯美,看来古人对气候环境的认知还是很充分的。
同是宋诗,为什么有人说"黄梅时节家家雨",有人说"梅子黄时日日晴"啊?
以前有过关于这个的讨论:
主要有几个观点:
1.黄梅成熟的时节,不仅雨量偏多,而且又阴晴不定。古代诗人很敏感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就各随自已的生活实际写了出来,对景抒情,如曾纡《三衢道中》云:“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戴复古《夏日》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而此诗则写“黄梅时节家家雨”,写晴,写雨,写半阴半晴,都有其独特的意趣。
摘自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诗精选》
详见:初夏,在长江流域是梅雨天,但在更靠南一些的衢州则以晴天为主。(三衢道中嘛。)
详见:这是由事物的特殊性决定的。由于以往梅子黄熟时,通常是连绵的阴雨,而这次却天天都是晴天,所以诗人才抒发出自己非常愉快的心情。
详见:与其说是当时自然气象的写实,不如说是诗人愉悦心情的写照。诗写得淡雅轻巧,清俊可喜,难怪赵庚父要盛赞作者这类诗是“新于月出初三夜,淡比汤煎第一泉”(《梅石间诗话》)。
详见:梅子黄时,正值春末夏初,这个季节,天气晴朗。
详见:在梅雨季节,为什么有“梅子黄时日日晴”和“黄梅时节家家雨”两种说法?
梅雨季节只是江南等地才有雨,是季风气候所致,其他地方不必有雨啊!
Tags: 时节
下一篇: 返回列表